福島核電廠所靠地名可知會發生天災 日本地名背後的天災(地震海嘯)秘密 關東・東北編

福島核電廠所靠地名可知會發生天災 日本地名背後的天災(地震海嘯)秘密 關東・東北編

日本是擁有豐富天然資源的國度,經常也付出慘重的代價。2011年3月11日的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及其引發的海嘯,造成超過22,000人死亡或失踪,福島核電廠的事故更是災難中的加劇。接著,2024年1月1日的能登半島地震又再次帶來了地震和海嘯的災害。

面對自然災害,我們能做的是借鑒前人的智慧。比如,遭受過災難的地方會透過改名來記錄這段恐怖的過去。宮城縣仙台市有一座著名的神社,名為浪分神社。儘管距離海岸5公里,卻是海嘯曾到達過的地方。869年、1611年和1835年,這裡都曾遭受海嘯的摧殘,許多居民喪命。就在東日本大地震前一年,東北大學的今村文彥教授在當地舉行的防災講座中提及過去的海嘯事件,也促進了居民的防災演習。

從2021年的地震特輯中,我們學到地震難以準確預測,但前人智慧的線索卻不容忽視。一個地點若曾發生天災,極可能會再次遭遇。浪分神社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它的名字及其背後的傳說,記錄了過去的災難。神社原名為稻荷神社,後因海嘯而改為浪分神社,字面意思為海浪一分為二,寓意海嘯曾侵襲此地。地名成了昔日災難的活歷史,提醒我們注意並預防可能再次發生的天災,保護我們的家庭和財產。若能透過地名的智慧避免類似福島核電廠事故的災難,那又將是多麼重要的啟示呢?

福島第一核電廠,位於面臨太平洋的敏感地帶,卻在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中遭遇前所未有的巨大海嘯衝擊。雖然考慮到海嘯風險而建造,但實際海嘯規模遠超預期,導致緊急發電機淹沒,核反應爐冷卻功能失效,最終引發核心熔毀。這場事故被列為國際核事件分級中最嚴重的7級,與切爾諾貝爾核災同等級。過去13年來,儘管積極處理核廢水排放等問題,後果仍難以完全解決。

福島第一核電廠的地址似乎隱藏了某些線索。它位於「雙葉郡,大熊町,大字夫澤,字北原,22號」。原來的雙葉郡是由標葉郡和猶葉郡合併而成。標葉(Shime)在日文中意味著分界線或禁止進入的標記,這或許間接暗示這地方曾被視為禁地。另一方面,福島第二核電廠位於「雙葉郡,楢葉町,大字波倉,字小濱作,12番地」。波倉中的「波」指海浪,「倉」在日文中意為挖掘,暗示該地可能曾經遭受海嘯侵蝕。考慮日本地名的漢字和發音之間的關聯,可以從中發掘更多信息。

此外,核電廠北面的雙葉町和浪江町直接呈現出地形特徵,這些地區都是311海嘯的災區。浪江町許多房屋被海嘯摧毀,顯示整個海岸線都在威脅之下。而浪分神社的傳說記錄了869年的貞觀地震和海嘯,該地震影響了福島和茨城縣,震級達黎克特制8.3級。千年後,同一地區發生了更為嚴重的9級東日本大地震。

東北太平洋沿岸大約每24年就會遭遇一次海嘯,其中1677年的房總沖地震、1856年的明治三陸地震和1933年的昭和三陸地震造成了嚴重的災害。這片地區屢遭海嘯侵襲,災難的重演只是時間問題。福島核電廠的選址在高風險地區,無疑是一個令人困惑的決定。

自由之丘位於東京,是個深受人們喜愛的地方,長期以來都是最理想的居住地之一。漫步於車站附近迷人的小街道上,即使是遊客,也會為之著迷。但「自由之丘」這一地名與其實際地形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故事。

從澀谷出發,搭乘東急東橫線只需10分鐘便可到達自由之丘站,一個位於高架上的車站。此時可能會認為,自由之丘應該是坐落於一個小山丘之上。然而,實際上自由之丘站及其繁華的商業區並非建在山丘上。事實上,車站的位置比周圍地區要低。

這個區域的原名是衾村,但當1930年自由之丘學園高等學校建立在此地區的小丘上時,「自由之丘」這一新穎的名稱開始流行。學校周圍還是農村時,人們開始使用這一地名。最初的火車站名稱是九品佛站,後來為了迎合更有吸引力的自由之丘名稱,九品佛站改名為自由之丘站。隨著居民區的形成,這一區域的發展商選擇了更加動聽的自由之丘作為正式地名,而不是原有的衾村。

此外,自由之丘站附近的九品佛川綠道原本是一條河流,後來被改造成今天的綠道。與穩田川一樣,這條河也被埋在地下。這表明,自由之丘所在地區的地勢實際上比較低。澀谷站周邊經常遭受水浸,而自由之丘雖然情況沒有澀谷那麼嚴重,但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

最後,從自由之丘的例子我們可以學到一課:在日本生活時,了解並選擇避免潛在自然災害威脅的地點,無疑是明智之舉。這一點在自由之丘的故事中得到了生動的體現。

鎌倉是一個位於東京南部約一小時車程的迷人小鎮,每到春天,這裡的繡球花盛開,吸引無數遊客前來賞花。但這個著名的旅遊勝地,其地名的由來並非如同它日文中“鎌倉”(Kamakura)所暗示的“鐮刀倉庫”。事實上,"Kama"在這裡是指受海嘯沖擊而變形的地形,而“Kura”則象徵着山谷。這個由三面環山的低地構成的小鎮,面臨太平洋,一旦發生海嘯,便可能遭遇災難。

鎌倉的著名景點之一是鎌倉大佛,坐落於高德院內,這座露天的大佛高達13公尺,相當壯觀。你可能會好奇,為何這座大佛會建在室外而非室內?實際上,它原本是位於大佛殿內的,但多次天災之後,如颱風和地震,這座殿堂終於倒塌,只留下了這座堅固的大佛。此外,鎌倉市政府的海嘯防災地圖顯示,一旦發生海嘯,連JR鎌倉火車站都可能遭受影響,更別說沿海地區了。

鎌倉不僅是一個美麗的旅遊勝地,同時也是一個承載著豐富歷史和天災記憶的地方。從它的地名中,我們可以學習到關於自然災害的歷史,以及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自然。儘管這裡的海灘和滑浪點吸引了許多愛好者,但知道這片大海的另一面,也許會讓人對這個地點有更深的認識。

關鍵字:福島第一核電廠,海嘯,東日本大地震,能登半島,地震,自由之丘,鎌倉,鎌倉大佛,海嘯

近期發布

相關文章

返回網誌

發表留言

請注意,留言須先通過審核才能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