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Komeda珈琲店搬來香港的難處 一塊厚多士的價值何在?

把Komeda珈琲店搬來香港的難處 一塊厚多士的價值何在?

2022年10月稍回香港。巧合遇上Komeda珈琲店已在黃埔開張,便去試一試。因為早前在「最深日本」裡介紹了Komeda珈琲店,順道比較一下。確實有不同,不同之處是因為配合香港營商環境和顧客要求(localization),還是削掉了日本文化的精緒呢?

日本的Komeda珈琲店最大賣點是full service,即是顧客入門口至離開一直有店員服侍。點餐等各種要求店員會以真人服侍,明顯與Starbucks和DOUTOR等cafe畫上界線。影片裡已介紹了了京都分店客員怎樣體貼和積極。

Komeda珈琲店來到香港,最大賣點的full service失了踪。點餐是客人用自己的手機辦,QR code和網頁為對手。這個做法明顯是應付香港員工工資較高問題,還有培訓員工也不易。怎會有香港人會像管家般服侍客人。這不是態度問題,而是文化問題,還有對價值看法的問題。多數人在消費上都不明白金錢之外的價值。我來到日本已20年,接觸各種價值的機會多,學習了不少。例如介紹南條先生的影片,出發點是保護京都的傳統文化。但保護傳統文化只是硬銷一定失敗,如果硬銷有效,就根本不需要保護。要透過深入介紹他怎樣對待每個作品才可以理解南條先生作品的價值。否則買大量生產的已足夠了。近日和數位職人會面,都會用作品這個字,儘量避免用商品來稱呼,因為太失禮了。

Komeda珈琲店沒有full service,還留下了甚麼呢?我想是一個來自日本的招牌。在香港多不勝數,怎樣可以取勝我真搞不清。full service除了服待之外,還影響舖頭內的氣氛,配合木造的裝修,為日本人體格度身訂造的sofa。整件事是一個package。在大牌檔吃法國大餐沒有意思,相反在5星級酒店吃日式炒麵比不上在神社祭屋店旁滋味。外殼和內容不配,整件事都失色。

現在已是2023年了,人們過着富足的生活,滿足生活基本需求的物質唾手可得。只靠一杯咖啡,一件厚多士,怎樣可以取勝。人們喜歡Starbucks, Apple, Tesla,真的只看商品本身?

再看看日本,不少平價連鎖店在日本受歡迎,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日本人窮,尤其住在東京等大都市的。窮便想到平價的連鎖店滿足生活基本要求。這些品牌竟然搬到香港爆紅,實在出乎意料。說真的,日本非連鎖店的小店不少很有特色,店主熱愛自己的店舖,對裝修和出品有要求,各有各價值。但對香港人來說,因為傳媒都不會積極宣傳小店(因為沒有金錢上的回報),便不懂得小店的存在和特色。這個情況就像日本樂壇,有人氣的越有人氣,其他沒有人知的只白費工夫,整個樂壇步向滅亡。

沒有特色,沒有獨一無二的價值的很快便會消失。以平價為品牌的只有不斷進求平價。另外不是進求平價的人因為沒有知識也跟風幫襯平價品牌,放棄提高自己生活質素和品味。很奇怪的現象。

日本的價值在哪裡呢?以食店來說,你懂得的有多少不是平價品牌呢?

畢加索為何出名,有何出色之處,有誰能回答呢?他的名畫Guernica,又為何是名畫呢?看上來以為是小孩的塗鴉。沒有人講解根本不會知道。日本的價值也相同。

將畢加索作品Guernica的背景改為維園帶來香港,誰會這樣做?

關鍵字:Komeda,品牌,連鎖店

近期發布

相關文章

返回網誌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