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真不公平? 播放次數和影片內容沒有關係

YouTube真不公平? 播放次數和影片內容沒有關係

2023年新年快樂。新的一年分享一點正面的事情。

「有D YouTuber是是但但影D野,收視非常高,真不公平」。2023年1月1日的YouTube直播中收到觀眾的留言。這個世界有很多事也不公平,但有一些事是表面看上來不公平,或者暫時看上來不公平。我的頻道「最深日本」介紹日本有價值的事物,片長約20多分鐘,制作一段影片要閱讀大量書籍和資料,亦有時要出外景親身拍攝和採訪,最少要花一星期才能完成一段影片,而我的一日是早上6時起床至晚上10時準備睡覺的16小時,除了吃飯和小休外全都時間用在工作上。

我的頻道影片播放次數方面並不算多,平均約5萬左右。以YouTube上的廣告收入來計算時薪,應該比到便利店的兼職還低。所以有觀眾留下了以上的留言。這真的是不公平嗎?我並不感得100%不公平,亦不會有放棄現在工作的衝動。

對於工作,絕大部分人都會以錢來衡量。工資高的工作具吸引力,工作內容不太理會,或者根本最初認為工作是苦悶的。忍耐苦悶工作的對價便是工資。我在12年打工生涯中也有同感。但這個想法或做法最大的缺點是,浪費人生寶貴的時間。

工作的時間是一種犧牲,在工餘時間將工資換取快樂。看上來很合理和普遍,但我認為效率不算高。我在10年前已發覺以時間換金錢的工作想法效率低,效率低的意思是指未能將人生有限的時間充分利用。我努力求轉變,將工作和喜歡做的事拉上關係,工作的時間便是幹喜歡幹的事的時間。而工餘時間用來做其他喜歡幹的事。本身工作中已得到一定程度快樂,工餘時不需太執着於喜歡的事,而且沒有大量金錢也沒有太大影響。結果工作上就算工資較低,也不會拉低生活質素和心靈上的滿足。即是可以達到充分利用人生有限的時間。

A:「工作=苦悶,工餘用大量金錢得到快樂」

B:「工作=快樂,工餘用少量金錢得到另一種快樂」

我選擇了B,那麼你選擇了甚麼呢?還是有C,D等生活方式呢?金錢是很方便的工具,可以換取很多東西,但金錢本身沒有價值,那麼為何要以人生的時間先取到金錢,之後再以金錢換取想要的東西。不如直接點,以人生的時間換取想要的東西吧!

X:「工作=快樂,工餘用大量金錢得到更多快樂」

Y:「不用工作,有時間和金錢得到快樂」

B的進化版便是X,相信是一個很理想的人生。另外不少人會認為Y是最理想,例子是「嫁個有錢人」或「中六合彩頭獎」。不過我自己喜歡工作,所以會選擇X作為目標而努力。

好了,大概看了各種有關工作的生活方式。「有D YouTuber是是但但影D野,收視非常高,真不公平」。真的不公平嗎?我不太認同。如果40年後YouTube也是最多人用的影像媒體,和現在的情況相差不大的話,那麼「是是但但影D野,收視非常高」是很吸引的狀態。但40年後的YouTube應該消失了吧。那麼便要想想這一刻應該在YouTube幹甚麼。文章有點長,下回再說。

關鍵字:YouTube,金錢,公平,時間,工作

近期發布

相關文章

返回網誌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