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無意外拉麵特輯會在星期五晚推出,原本打算介紹拉麵四大湯底(醬油,鹽,味噌,豬骨)為中心,不過今次讀的資料看得更加遠,並提出一個疑問,所以今次影片中心會以不中不日的拉麵誕生故事為焦點。
請想一想,拉麵的拉字明顯指拉長麵團而拉出麵條來。但日本現在的拉麵絕大部分都是切麵,即與烏冬和蕎麥相同,完全不拉。那麼為何稱為拉麵,已是一個重大疑間。 還有一個小疑問,我從來沒有想過。拉麵以小麥粉為最主要材料,但為何拉麵條呈黃色的呢?從來沒有想過,亦誤以為加了雞蛋。張騫通西域帶來小麥後,人們研究怎樣將這種和稻米不同的穀物煮理。小麥粉本身不會結合成粉團,單加水可造麵團,但不適合造成拉麵,很易斷。不知哪位天才竟然發現加入梘水可以令小麥粉產生化學作用結成麵團且彈牙(產生反應的是麩質 Gluten),這個化學作用的副作用,便是變為黃色。沒有加入梘水的烏冬便是白色,久缺彈力,而拉麵加入了梘水,所以彈牙且有口感。
以上種種知識,令我不敢介紹已成熟的日本拉麵文化,還是由古代說起,至到二戰後極度貧窮的日本人開始狂吃拉麵的現象。當時因為高脂肪和高卡路里,為填肚子,拉麵最合適。現在人們生活已富裕,但也吃高脂肪和高卡路里的拉麵,值得思考。
關鍵字:拉麵,湯底,麩質,小麥,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