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服是最大的敵人 只付錢不可以達成的目標

舒服是最大的敌人 只付钱不可以达成的目标

当我知道我可能可以拍摄南条先生时,我心里即时想一了一大堆东西,全部都是关于怎样可以把握这个机会,还有怎样可以不失礼。坐着形式的对谈便是失礼和把机会弃到垃圾桶里的典型例子。

今次想说一说我怎样去将拍摄,即镜头运用做到最好。8月24日于YouTube开了直播,问问观众有关4K拍摄器材的意见。4K是其中一个最简单提高画质的方法,因为只要花钱便行,但并非最有效和实际的方法。我已预了买相机的费用,但最终也没有买,因为这可算是一种逃避,有如花钱购买了健身室套餐便以为自己已减了肥。

重点不在于物质,而在于行动。自己手上在2019年香港ifc mall Apple Store买的iPhone11 Pro Max不是完美,但其实已足够。除了较暗的地方,和没有像电影般的Cinematic mode外,已很出色。要求器材质素的话,永远胜不过电视台和影像制作公司,而《最深日本》的观众并非太在意画质,以相片构成的影片收视不差已是证明。

如何提高视觉上影片的质素,我已在20年前开始了学习,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以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一跃成最顶级导演的庵野秀明,便是我的老师。我喜欢他的作品和欣赏他本人,最大理由便是他的出品中,镜头运用极度出色,并且"与众不同"。每个镜头(分镜)都有意思,不会是呆站在拍摄,另不会单以傍観者视线来拍摄,作为观众有时有身在现场的感觉,有时像一个闭路电视,有时像出演中的角色。专业导演都会这样做,但庵野秀明总带些另类感觉,亦不作状。

近期的《新哥斯拉》和《新世纪福音战士 新剧场版》全4集我全都重复收看研究。在拍摄南条先生之前一日我亦看了数次。《最深日本》以往51集里实地取景的影片,都以0.5倍zoom,即超广角境来拍摄,目的想拍摄更多景色,没有考虑到分镜的质素。这个做法方便剪接,亦难以失手。而这次南条先生的拍摄,9成以上用1倍zoom,甚至用更大的zoom,而且拍摄中会因应情况而改变倍率。在按录影键前亦会想一想如果是庵野秀明的话会否在这里拍摄,会否走近一点,会否走到南条先生的背面,拍摄中应否跟着南条先生,用自己直立时的角度是否最理想,不断问自己问题,来提醒自己以最舒服的方法来拍摄的话只会得到废物,把自己的机会全都弃进垃圾箱里。

如以下照片中,我围绕着南条先生拍摄是其中一个例子。看了他切削功力,亦想看他的表情。而表情不是正面也没问题,因为观众懂得想像,不用全都以正面来拍摄。风扇和背景亦有具历史的风味,调浅景深反而有反效果。还有一个简单例子,我在拍摄南条先生把佐波理倒进佐波理时,听见佐波理流动的声音。我当时不选择zoom近,而是走近,不以舒服的状态的来拍摄,真的有其效果。

我不能成为庵野秀明,离他还有9亿光年远,但我已有进步,比昨天的自己走前了一步。

关键字:质素,研究

近期发布

相关文章

返回博客

发表评论